后悔药时间到!Google那个“撤销”按钮,背后的秘密和小心思
各位同学,有没有被 Google 产品里的“撤销”按钮拯救过?比如 Gmail 发错邮件,Google Drive 误删文件…… 手一抖,心一慌,还好有它!
这小小的“后悔药”,背后可没那么简单。它不是魔法,是精妙的设计!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,揭秘它怎么实现,以及 Google 为啥要费这劲。
“撤销”按钮的几种常见套路
Google 的“撤销”功能,不是一个套路打天下,它会根据不同的操作,使出不同的招数:
1. 稍等片刻,再执行(最差!)
- 咋实现? 你点了操作(比如“发送”),但你的设备会先按住这条指令几秒钟。如果这几秒内你点“撤销”,指令直接取消,服务器根本没收到。不点?几秒后才真正发出去。
- 例子: Gmail 的“撤销发送”。
- 思考: 适合有短暂延迟也无妨的操作。性能开销最小,因为很多时候操作根本没发生。
这里的弊端是, 用户可能点击发送后, 立马关闭了软件/网页, 导致结果不会执行.
2. 立刻执行,但能回滚(实现最简单,场景受限!)
- 咋实现? 你一操作(比如“删除”),服务器立刻就执行了。但它会偷偷留个“底”(比如移到回收站,或存个旧版本)。你点“撤销”?服务器就把这个“底”再恢复回去。
- 例子: Google Drive/Photos 删除(进回收站)、Google Docs/Sheets 的版本历史。
- 思考: 适合需要即时反馈,但操作可逆的功能。
这里需要部分可逆的操作, 如果某些操作会有副作用, 这里很显然是一个坏主意.
3. 乐观预判,后台跟进(最理想!)
- 咋实现? 你点了操作(比如“点赞”),你的屏幕会立刻更新(赞数加一),给你一种成功了的“错觉”。同时,请求在后台悄悄发给服务器。如果服务器还没确认你就点“撤销”,前端就取消掉并恢复原样。
- 例子: 社交媒体的点赞、收藏。
- 思考: 追求极致速度,让用户感觉“嗖”地一下就完成了。
这部分实现起来困难一些, 任务发送给后端的执行队列, 在一定时间内用户未取消在执行, 这部分实现起来较复杂, 但是受影响的区域是最小的, 这里也会出现一些其他的问题, 例如 执行前置检查需要做好, 如果队列执行报错, 客户是收不到的, 这里一定要提前准备好.
Google 为啥要费劲做它?
这不只是个技术活,更是产品和商业的考量:
- 用户安心:手抖党福音!不怕点错,大大降低了操作焦虑,让用户敢于大胆使用产品。
- 数据安全:防误删、防误改,避免用户因失误导致数据丢失的心力交瘁,这太重要了!
- 减少成本:用户自己就能“救命”,客服来电自然就少了,省钱省力。
- 用户粘性:这种贴心细节,让用户觉得产品懂你、好用,自然更愿意用,形成依赖。
总结
一个小小的“撤销”按钮,背后藏着多套技术方案,更体现了 Google 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。它不光解决了实际问题,更构建了用户对产品的信任感。
后悔药时间到!Google那个“撤销”按钮,背后的秘密和小心思
https://zhengchalei.github.io/2025/07/09/后悔药时间到!Google那个“撤销”按钮,背后的秘密和小心思/